厦门合同律师

-王伟栋

18250841903

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章详情

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被撤销,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吗?什么是合同欺诈?

添加时间:2022年6月8日 来源: 厦门合同律师   http://www.whjjhtjfls.com/

王伟栋律师,厦门合同律师,现执业于福建群翔律师事务所,法律功底扎实,执业经验丰富,秉承着“专心、专注、专业”的理念,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、每一个案件。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,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。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、维护正义的信念,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。

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被撤销,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吗?

社会生活中,趁人之危签订合同的现象并不少见,最常见趁人病重、受伤急需医疗费时,签订低价的房屋、土地等买卖合同。很多人认为签订合同后,合同就是有效的,对方不能反悔,但实际上,趁人之危签订的合同,是可撤销的合同,当事人是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合同的,若因此遭受损失的,也可以要求对方赔偿损失。


合同满足三条件可认定趁人之危合同


乘人之危通俗地讲,就是指利用他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。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必须符合三个条件:


1、是一方当事人当时必须要面临某种危难或困境。如意外受伤急需大笔医疗费。


2、是一方想利用此困境,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要对方按貌似合理的要求签订的合同。如趁人对方卖房筹医疗费之机,低价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。


3、是面临危难的一方为摆脱困境,迫不得已,违背自己意愿答应对方要求签订的合同。如受损害方为了尽快筹集医疗费,不得不签订“贱卖”房屋的合同。


只有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合同才是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,并不是所有的低于合理价格签订的买卖合同,必然都是乘人之危合同。


趁人之危合同是可以撤销的合同


根据合同法规定,一方乘人之危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,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。因此趁人之危签订的合同,是可以委托律师到法院起诉撤销的。


同时合同法也规定,合同被撤销后,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,应当予以返还;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,应当折价补偿。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,双方都有过错的,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

因此,受损害方在法院诉讼撤销合同时,若因为该合同遭受损失的,也可以要求对方赔偿相应的损失。如A因急需筹钱治病,不得不与B签订趁人之危的房屋买卖合同,A也将房屋交给了B使用,当A通过法院撤销合同时,发现房屋受损的,可以要求B赔偿相应的损失。


注意撤销合同的时间限制


尽管趁人之危合同是可以撤销的,但受损害方行使撤销权时,也是有时间限制的,直白地讲,就是合同不是你想撤销就撤销的,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向法院请求撤销合同。


合同法规定,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1年,其起算点是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。若受损害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向法院请求撤销合同的,撤销权消灭,法院不再保护,届时原本可以撤销合同,也就具有了法律效力,双方都应该遵守合同约定。


如上诉例子,若A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起一年内,未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的,就不能在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了,合同就生效,A不得毁约收回房子,否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。


或许有人说,我和对方谈妥不就是可以撤销合同了。确实,双方协商处理的,随时都可以解除合同,但实践中,几乎不可能发生这种事,对方花大心思趁人危难签订对他非常有力的合同,岂能轻易同意解除。况且涉及到房屋、土地、车辆等大买卖的合同,往往都是金额大、利润高,受损害方要撤销合同,最妥当的就是委托专业合同纠纷律师协助,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撤销合同了,同时追偿相应的损失。



什么是合同欺诈?

俗话说商场如战场,不少人在进行买卖交易活动时,会耍花抢,但是,以欺骗、诱导手段达成的交易,即便签订了合同,也是可以撤销的欺诈合同。只是什么是欺诈合同呢要怎样处理,才能保障自身权益呢


那什么是欺诈合同呢


合同当事人一方为了获取非法利益,故意捏造虚假情况,或歪曲、掩盖真实情况,使得对方陷入错误认识,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,从而订立、履行的合同,都可以称为欺诈合同。


说白了,就是因对方的欺骗而签订的合同。这类合同的签订,都不是当事人自身最真实的想法,因而,为了保护受害人利益和市场秩序的需要,法律允许受害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撤销合同。


不过,“口讲无凭”,受害人想要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的,必须有充分的证据,否则法院是无法判决撤销合同的。在诉讼撤销欺诈合同追究责任方面,建议最好找个专业合同律师详细咨询,尽可能确保自身权益。


遭遇合同欺诈,可以这样处理:


合同欺诈行为各种各样,花样百出,往往不少人陷入其中而不自知,但是要是对合同欺诈类型有更多认识,无疑提供了自身识别能力。


生活中,常见的欺诈合同有以下类型:


1、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;


2、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;


3、虚假的合同主体欺诈行为;


4、虚假的宣传欺诈行为;


5、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。


当遭遇到合同欺诈时,可以联系对方,要求退货并返还相应财产,也可以向相应的工商部门投诉举报,同时提出索赔要求。倘若仍然无法解决纠纷,或双方就赔偿事宜,协商不成时,也可以找个律师,收集证据资料,到法院起诉追责索偿。



联系电话:18250841903

全国服务热线

18250841903

律师手机站

网站管理 Copyright ©2018-2024 版权所有 网站支持:大律师网